小创网 >政策资讯 >文章详情

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

来源:发改高技〔2020〕1157号 发布时间:2020-10-20 16:21:07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有关部门: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实施 “互联网+”行动和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数 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数字经济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 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了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特别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数字经济发挥了不可替代的 积极作用,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为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部署,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 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提出如 下意见。

  —、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新 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线,深入实施数字经济战略。把支持线上线下融合 的新业态新模式作为经济转型和促进改革创新的重要突破 口,打破传统惯性思维。从问题出发深化改革、加强制度 供给,更有效发挥数字化创新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 作用,推动“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经济等迈向新阶 段。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创造新的需求,培育新的就业形 态,带动多元投资,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更好地满足人民 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实 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原则

  ——打破惯性思维,创新治理理念。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期间涌现的线上服务新模式发展为契机,打破传统业态按 区域、按行业治理的惯性思维,探索触发式监管机制,建 立包容审慎的新业态新模式治理规则。

  ——加快转型升级,拓展融合深度。深入推进各行业各领 域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能力和平台 “赋能”水平,推进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增强转型 能力供给,促进企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培育数字化新 生态,提高转型效益。

  ——激发市场活力,开辟发展空间。营造鼓励就业模式创 新的政策氛围,支持大众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微创新,探 索对创造性劳动给予合理分成,降低创业风险,激活全社 会创新创业创富积极性。

  ——提升要素效率,畅通经济循环。探索生产资料所有权 和使用权分离改革,大力推进实物生产资料数字化,促进 生产资料共享,促进数据要素流通,引导增值开发应用, 激活数字化对实物生产资料倍增作用,提升全要素生产

  率。

  三、积极探索线上服务新模式,激活消费新市场

  (―)大力发展融合化在线教育。构建线上线下教育常态 化融合发展机制,形成良性互动格局。允许购买并适当使 用符合条件的社会化、市场化优秀在线课程资源,探索纳 入部分教育阶段的日常教学体系,并在部分学校先行先 试。鼓励加大投入和教师培训力度,试点开展基于线上智 能环境的课堂教学、深化普及“三个课堂”应用等。完善在 线教育知识产权保护、内容监管、市场准入等制度规范, 形成高质量线上教育资源供给。(教育部牵头负责)

  (二) 积极发展互联网医疗。以互联网优化就医体验,打 造健康消费新生态。进一步加强智慧医院建设,推进线上 预约检查检验。探索检查结果、线上处方信息等互认制 度,探索建立健全患者主导的医疗数据共享方式和制度。 探索完善线上医疗纠纷处理办法。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 +”医疗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规范推广慢性病互联 网复诊、远程医疗、互联网健康咨询等模式。支持平台在 就医、健康管理、养老养生等领域协同发展,培养健康消 费习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保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 鼓励发展便捷化线上办公。打造“随时随地”的在线 办公环境,在部分行业领域形成对线下模式的常态化补 充。支持远程办公应用推广和安全可靠的线上办公工具研 发,满足日常性多方协同工作、异地协同办公需求,有效 支撑工作效率提升、业务协同模式创新和业务组织方式变 革。推动完善电子合同、电子发票、电子印章、电子签 名、电子认证等数字应用的基础设施,为在线办公提供有

  效支撑。(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 部牵头,商务部、国家保密局、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 责)

  (四) 不断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促进形成政企多方参 与、高效联动、信息共享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结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建设,健全政府社会协同共治机 制,构建政企数字供应链,以数据流引领带动物资流、技 术流、人才流、资金流,有力支撑城市应急、治理和服 务。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水电路网等城市设施智慧化改造。 结合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及生产力布局,加快推进5G、数据 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完善智慧城 市联网应用标准,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等区域一体化数字治理和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负责)

  四、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壮大实体经济新动能

  (五) 培育产业平台化发展生态。着力发挥互联网平台对 传统产业的赋能和效益倍增作用,打造形成数字经济新实 体。开展重大工程布局,支持传统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 打造平台生态,提供信息撮合、交易服务和物流配送等综 合服务。鼓励金融机构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依法依 规为平台提供金融服务。建设跨产业的信息融通平台,促 进农业全流程、全产业链线上一体化发展。支持工业互联 网平台建设推广,发挥已建平台作用,为企业提供数字化 转型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发展服务衍生制 造,鼓励电子商务、转型服务等行业企业向制造环节拓展 业务。大力发展众包、云外包、平台分包等新模式。(国 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

  部、商务部牵头,交通运输部、人民银行、银保监会按职 责分工负责)

  (六) 加快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助力降低数字化转 型难度,发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企业发 展活力。组织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建立政府-金融机构- 平台-中小微企业联动机制,发展普惠性“上云用数赋

  智”。鼓励各类平台、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实行一定的服务 费用减免。培育一批数字化服务企业和创新应用企业,发 挥引领带动作用。组织面向数字化转型基础软件、技术、 算法等联合攻关。鼓励发展开源社区,支持开放软件源代 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 办、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务院 国资委、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 打造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和产业集群。实 现产业供需调配和精准对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 链现代化。实施数字经济新业态培育行动,支持建设数字 供应链,推动订单、产能、渠道等信息共享。支持具有产 业链、供应链带动能力的核心企业打造产业“数据中台”, 以信息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协同联动,保产业链供应链 稳定,发展产业服务化新生态。支持出口园区和基地创新 数字服务出口新业态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贸易。(国家 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 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八)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无人经济”。充分发挥智能应用 的作用,促进生产、流通、服务降本增效。支持建设智能 工厂,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智能化、工厂运营 管理现代化。发展智慧农业,支持适应不同作物和环境的 智能农机研发应用。支持建设自动驾驶、自动装卸堆存、 无人配送等技术应用基础设施。发展危险作业机器人,满 足恶劣条件应用需求。试点探索完善智能公共服务新业态 涉及的交通、食品等领域安全发展政策标准。(国家发展 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 务部、交通运输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开辟消费和就业新空间

  (九)积极培育新个体,支持自主就业。进一步降低个体 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提供多样化的就业机会。支持 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鼓 励发展基于知识传播、经验分享的创新平台。鼓励商业银 行推广线上线下融合的信贷服务,合理降低个体工商户融 资成本。通过网络平台开展经营活动的经营者,可使用网 络经营场所登记个体工商户。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降低个 体经营者使用互联网平台交易涉及的服务费,吸引更多个 体经营者线上经营创业。加强新业态新模式就业统计监测 研究。(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民银 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银保监会按职责分工负 责)

  (十)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着力激发各类 主体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打造兼职就业、副业创业等 多种形式蓬勃发展格局。支持线上多样化社交、短视频平 台有序发展,鼓励微创新、微应用、微产品、微电影等万 众创新。引导“宅经济”合理发展,促进线上直播等服务新 方式规范健康发展。探索运用区块链技术完善多元价值传 递和贡献分配体系。实施新业态成长计划,建立微经济等 新业态成长型企业名录,及时跟踪推动解决企业的政策堵

  点。(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强化灵活就业劳动权益保障,探索多点执业。探 索适应跨平台、多雇主间灵活就业的权益保障、社会保障 等政策。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护、保费缴纳、薪 酬等政策制度,明确平台企业在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的相 应责任,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报酬权、休息权和职业安全, 明确参与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探索完善与个人职业发展 相适应的医疗、教育等行业多点执业新模式。结合双创示 范基地建设,支持建立灵活就业、“共享用工”服务平台, 提供线上职业培训、灵活就业供需对接等就业服务。推进 失业保险金的线上便利化申领,方便群众办事。(人力资 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 责)

  六、培育发展共享经济新业态,创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

  (十二)拓展共享生活新空间。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活服 务要素供给新体系。鼓励共享出行、餐饮外卖、团购、在 线购药、共享住宿、文化旅游等领域产品智能化升级和商 业模式创新,发展生活消费新方式,培育线上高端品牌。 推动旅游景区建设数字化体验产品,丰富游客体验内容。 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促进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 乡。鼓励康养服务范围向农村延伸,培育农村消费新业 态。完善具有公共服务属性的共享产品相关标准,优化布 局,规范行业发展。(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交 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打造共享生产新动力。推动形成高质量的生产服 务要素供给新体系。鼓励企业开放平台资源,共享实验验 证环境、仿真模拟等技术平台,充分挖掘闲置存量资源的 应用潜力。鼓励公有云资源共享,引导企业将生产流程等 向云上迁移,提高云资源利用率。鼓励制造业企业探索共 享制造的商业模式和适用场景,促进生产设备、农用机 械、建筑施工机械等生产工具共享。(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等按职责分工 负责)

  (十四)探索生产资料共享新模式。健全完善“所有权与 使用权分离”的生产资料管理新制度。取消各种不合理的 限制,畅通共享经济合作机制,鼓励各类所有制企业、行 政事业单位等法人主体生产资料共享。依托互联网、云计 算等技术,盘活空余云平台、开发工具、车间厂房等闲置 资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各类企 业作为平等独立的市场主体,按市场化原则、商业化方式 自主推进生产资料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家发展 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等按职责分工负 责)

  (十五)激发数据要素流通新活力。推动构建数据要素有 序流通、高效利用的新机制。依托国家数据共享和开放平 台体系,推动人口、交通、通信、卫生健康等公共数据资 源安全共享开放。在修订税收征收管理法的基础上,健全 适应数据要素特点的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加快全国一体化 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建立完善跨部门、跨区域的数据资 源流通应用机制,强化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优化数据要素 流通环境。(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 化部牵头,交通运输部、税务总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保障措施

  (十六)持续加强统筹协调。要打破惯性思维,拿出硬 招、实招、新招,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要加强统 筹协调,强化政策联动和各部门协同配合,形成促进新业 态新模式发展的合力。要结合实际进一步细化具体目标和 任务,积极主动、大胆探索,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 力。

  (十七)有效释放改革活力。要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 结合、优化服务改革,优化营商环境。要加快在知识产权 保护、普惠金融支持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降低新业态新 模式创新发展成本。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等要重 点发挥先行示范作用,率先探索改革举措,形成辐射带动 效应。

  (十八)坚持包容审慎监管。要探索创新监管模式,积极 鼓励创新,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构建各类主体参与的多 方协同治理体系。要及时修订完善监管政策制度,为新业 态新模式发展留足空间。要坚守安全和质量底线,强化安 全监测和风险评估,对于侵犯他人合法权益、违背公平竞 争秩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打击。

  (十九)积极营造良好氛围。要认真抓好相关政策出台、 解读和宣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预期,激发市 场创新活力。要及时总结宣传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好做 法、好经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 展的积极性,发挥各类主体创造潜力,增强广大群众参与 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广泛共识。

  国家发展改革委

  中央网信办

  业和信息化部

  教育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交通运输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

  国资委

  市场监管总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2020年7月14日